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现象,那么心理现象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
尝试用一篇文章,借助心理学的入门教材——《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和大家说个明白。
首先,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包含了我们在心理学中常说的“知、情、意”三个部分,即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通常涉及以下认知要素:
感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人脑对事物的整体及其关系的认识。
知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后,人脑对事物的整体及其关系的认识
记忆
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思维
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推断,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过程。
语言活动
利用语言把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
想象
凭借在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来进行。
注意
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所选择的认识对象和所需要的行为上。
【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意志过程】
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苦难的活动构成心理过程中的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又分成了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研究对象。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指的是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动力系统,通常包括: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动机
动机概括了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具有性质和强度区别。
兴趣
人力求知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
理想
一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信念
一个人坚信某个观点并以之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
世界观
一个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则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
能力
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点,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要条件。
人格
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这里可以说说人格、气质、性格之间的关系。
气质是人在活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表现出来的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它是人格的一个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受到遗传和生理因素影响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气质受个体解剖和生理特点制约,更具稳定性。
性格是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人格的另一个重要成分(也是“个性”的核心意义),是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是人格的主体,涉及社会评价的内容,受环境影响,有较大可塑性。
气质与性格都属于人格,是人格的两个侧面,彼此制约,相互影响。